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中学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,特别是它的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实验的难点。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该实验误差分析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,它直接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内容,笔者现就此实验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例举如下:
(以配制500mL.1mol/L NaOH溶液为例)
1、NaOH药品不纯(如 NaOH中混有少量Na2O)。因NaOH中混有少量Na2O,当称取等质量的固体溶解时,由于发生反应:Na2O+H2O=2NaOH,造成溶液中溶质的量偏大,故溶液浓度偏高。
2、用天平称量 NaOH时,用滤纸称量或称量时间过长。由于用滤纸称量,部分 NaOH发生潮解,还会有少量的 NaOH粘贴在滤纸上,甚至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,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,造成NaOH损耗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
3、用天平称量 NaOH时,如砝码有污物或已锈蚀。因为砝码有污物质量会变大,致使称量值偏大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。
4、用天平称量 NaOH时,物码颠倒,但未用游码,则不影响结果。
5、用天平称量 NaOH时,物码颠倒,又用了游码。因物码颠倒,使用了游码,使得称量值大于实际所称取的NaOH质量,造成溶液浓度偏低。
6、称量NaOH的小烧杯,烧杯壁上有少量水洙,无影响。
7、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,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。因该操作造成溶质质量减少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
8、转移溶液后未把烧杯、玻璃棒洗涤2~3次,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。由于该操作造成溶质质量减少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
9、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,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定容。由于热溶液温度较高其体积大于室温时溶液的体积,溶液配制后已恢复至室温,造成所加蒸馏水偏少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。
10、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,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,而用滴管从容量瓶中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。这是一种错误操作,应该重新配制。因为吸取部分溶液后,造成溶质损耗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
11、定容时摇匀,容量瓶中液面下降,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。由于容量瓶属于“容纳量”式的玻璃量器,定容完成后溶液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,摇匀时少量的溶液沾在瓶塞或磨口处,容量瓶的刻度是以“容纳量”为依据的,所以摇匀后液面下降,不用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,若再加会造成溶剂量偏大,则溶液浓度偏低。
12、容量瓶定容时,俯视液面读数。因为俯视液面,会使液面比实际液面高,相当于少加了蒸馏水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。
13、容量瓶定容时,仰视液面读数。因为仰视液面,会使液面比实际液面低,相当于多加了蒸馏水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
14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,用量筒量取浓溶液,俯视读数。由于量筒是至下而上,其读数由小到大的量器,若俯视读数,会使液面比实际液面低,造成量取的浓溶液体积偏小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。 15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,用量筒量取浓溶液,仰视读数。因仰视读数会使液面比实际液面高,造成量取的浓溶液体积偏大,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。 |